不少企业和个人因缺乏经验,在进行商标转让时容易掉进“坑”里,不仅损失钱财,还耽误品牌发展。
今天甄标就为大家揭开商标转让中那些容易被忽视的风险,帮你守住商标安全线!
1、商标权属不明:买到“假商标”
商标转让的前提是出让方拥有合法的商标所有权,但在实际交易中,权属不明的情况屡见不鲜,有些不法分子会冒用他人商标进行转让,或者转让已质押、被冻结的商标。
某初创企业急于获取一个热门商标,未仔细核实商标权属,直接与个人卖家完成交易并投入使用。结果真正的商标权利人找上门,要求停止侵权,该企业不仅损失了购买商标的费用,前期围绕商标的宣传推广也打了水漂。
在进行商标转让前,务必通过商标查询系统,核实商标的注册人信息、权利状态等。
同时,要求出让方提供商标注册证书原件、身份证明或营业执照等材料,必要时可到商标局进行档案查询,确保商标权属清晰无争议。
2、商标状态异常:“无效商标”当宝卖
商标存在使用期限,且需按规定进行续展、变更等操作。
一些不良卖家会利用买家对商标状态的不了解,转让即将到期却未续展、注册信息与实际不符的商标。
某商家购买了一个商标后,准备大规模推广产品时,却发现商标已过有效期且未续展,商标被注销,投入的宣传成本瞬间化为乌有。
除了有效期问题,商标还可能处于被异议、撤销等异常状态。在转让前,申请人应详细了解商标的历史使用情况、是否存在纠纷等,对于状态异常的商标,即便价格诱人,也要谨慎购买,以免后续陷入纠纷。
3、低价诱惑:天上不会掉馅饼
在商标转让市场,常能看到一些价格极低的商标转让信息,远低于市场正常价格。
低价商标可能存在权利瑕疵,如商标本身缺乏显著性、容易与他人商标近似,未来极有可能被驳回或撤销。
也可能是卖家急于脱手存在问题的商标,将风险转嫁给买家。正规的商标转让价格通常根据商标的知名度、市场价值、注册类别等因素确定。
如果遇到价格明显不合理的商标,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因贪图便宜而遭受更大损失。
4、私下交易:风险难控
一些人为了节省费用,选择私下与商标出让方进行交易,不通过正规的商标代理机构或平台。
私下交易缺乏监管和保障,容易出现出让方收款后不履行转让义务、拒绝配合办理手续等情况。私下交易的合同可能不具备法律效力,一旦发生纠纷,买家的权益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Copyright ©艾瑞知识产权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