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在商标转让时,都盼着能以低价捡个好商标,实现“高性价比”投资。可你知道吗?商标市场看似诱人,实则暗藏“雷区”,这3种“问题商标”一旦碰上,不仅捡不到漏,还可能血本无归!

下文就来给大家扒一扒3种常见的“问题商标”,帮你避坑,避免花钱买教训!

一、“过期无效”商标:便宜背后是大坑

商标交易市场中,部分卖家以远低于市场合理水平的价格挂售商标,并信誓旦旦地承诺所售商标不存在任何问题。然而,当买家满心期待地认为觅得高性价比标的,经深入核查后却往往发现,所涉商标的有效期早已届满。

商标作为一种具有特定法律效力的知识产权标识,其权利存续具有明确的期限性,类似于食品存在保质期。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商标在完成注册程序后,其有效期限通常为10年,到期前6个月就得及时办理续展。

要是你买了这种商标投入使用,不仅无法保护自己的品牌,还有可能面临侵权风险,被真正的权利人找上门来索赔,到时候可就追悔莫及了。

二、“违规隐患”商标:华而不实暗藏危机

在商标交易市场中,时常会看到一些商标以“全网通用”“适用于所有产品”等极具吸引力的宣传语进行标榜。这类宣传看似为商标赋予了广泛的适用性,极大地提升了其市场吸引力,但实际情况往往复杂得多,远非宣传语所呈现的那般简单。

商标注册类别的角度来看,商标专用权的保护范围严格限定于其注册时所指定的商品或服务类别。部分商标虽在表面上给人一种可随意使用的错觉,然而实际上,其注册类别并不全面。

以餐饮行业为例,若你计划购买一个用于该行业的商标,却发现对方提供的商标仅注册在“外卖盒”等特定商品类别上,而未涵盖餐饮服务、店内招牌等餐厅经营所必需的相关类别。即便你取得了该商标的所有权,商标的使用将受到极大限制。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商标不得包含国家名称、国旗、国徽等国家标志,不得含有宗教元素,也不得违反公序良俗或其他法律规定。若商标存在上述违规情形,将随时面临被商标局或相关执法部门撤销的风险。

在选择和购买商标时,务必擦亮双眼,仔细核查其注册类别是否符合你的实际用途,同时确认其是否存在法律上的瑕疵。

三、“产权不清”商标:看似抢手实则麻烦不断

在商标转让这一活跃的市场领域中,时常会涌现出一些看似极具吸引力的“抢手货”。在诱人的表象之下,这类商标可能潜藏着严重的产权纠纷隐患。

从产权归属的角度来看,部分商标存在权属不清晰的问题。例如,某些商标在法律上属于多人共有,但在转让过程中,转让方未能获得所有共有人的明确同意。

依据《商标法》相关规定,共有商标的转让需经全体共有人一致同意,否则转让行为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此外,还有部分商标可能已被商标所有人抵押给银行或其他债权人,处于被司法冻结的状态。在此情形下,商标所有人虽仍享有名义上的所有权,但已丧失了对商标的自由处分权,无法合法地进行转让。

在决定购买前,应通过正规渠道对商标的产权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核实。

要想避开“问题商标”实现真正的“捡漏”,需多管齐下。全面借助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的查询系统,细致核查商标注册日期、有效期、类别、状态及质押、许可等关键信息,从源头杜绝潜在风险;在转让环节,务必签订正规且详尽的转让合同,清晰界定双方权利义务,尤其对商标问题处理及违约责任作出明确约定,为自身权益筑牢防线。

  

Copyright ©艾瑞知识产权 版权所有